top of page

2016年3月

國際化或許是VTC差異化發展之道

 

 

VTC(Vocational Training Council )---香港職業訓練局,在全港有30多個教育機構,七萬多全日制在校生,每年的職業培訓量25萬人次。目標是打造亞太區具有領導地位的職業訓練機構。

近日,VTC在屬下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校區舉行國際雙周學生活動大終局---The  Finale。活動表演內容不僅有中國功夫、詠春,更有美式拳擊、柔道、跆拳道、泰拳。國際籃球友誼賽也是由不同膚色的的本校學生和境外學生隊組成,就連內地職業教育的標杆---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派出的籃球隊也有不少洋面孔。活動主持人及嘉賓致辭、演唱、表演各環節主要用英文,也有日文、韓文、泰文,全程卻沒有了中文、粵語、普通話。這可能是VTC為了凸顯自己的國際化特色,也可能是對應日本、南韓、臺灣和周邊其他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挑戰,更可能是面對內地職業教育的快速冒升而採取的差異化發展之道。

 

四川之友協會(香港)和四川長江職業學院與VTC有全方位的合作關係,受邀作為VTC學生活動的兩個重要合作者出席典禮。接受原香港資訊科技局局長,現任VTC執行總幹事尤曾佳麗頒贈禮品,並與VTC主席陳鎮仁等一眾高層會面討論。

  

 

2016年度「闖西部 搵先機」香港青年四川實習計劃正式啟動

 

2016年度「闖西部 搵先機」香港青年四川實習計劃現已正式啟動啦!!!是次實習計劃由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資助,四川之友協會(香港)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承辦。

實習計劃將在2016年6-7月間開展,香港同學僅需支付往返機票費用即可、其他費用全免,同時還可獲得1000-1500元人民幣津貼。目前,香港各院校的招募活動已經開始。是次活動得到了四川近30家知名企業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近200個實習崗位,包括:夏爾數碼、華西期貨、中山華僑醫院、廣發銀行成都分行、中國建設銀行新都支行、中國銀行成都川大南苑支行、前海高信達移動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贏韌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成都翻譯協會、成都金控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明宇豪雅酒店、四川衡信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等。

 

是次實習計劃,通過真實的職業環境,志在幫助香港同學理論與實踐相聯繫、提升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境內外互動,進一步拓展同學的視野,為今後求職就業累積經驗。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開展“感恩香港 回眸四川”活動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香港人民向四川伸出了援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先後資助100多億港幣,成立了支援四川災後重建督導委員會和若干小組。8年過去了,189個災後重建項目已經順利完成,並在災區發揮巨大作用。為感恩香港,向香港展示一個堅強和依然美麗的四川。2016年1月起,“感恩香港 回眸四川”主題活動在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正式啟動。

 

2016年1月6日,來自香港嶺南大學社區學院、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38名學生2名老師組成“感恩香港 回眸四川”主題團,來到四川開始了為期7天的交流學習活動。在川期間,香港同學將先後到達錦裡、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等四川有名景點,學習和瞭解巴蜀歷史、文化。深入“4.20”雅安地震重災區見證災後重建,走進寶興縣寶興中學、靈關中學進行義工義教活動。

 

通過本次“感恩香港 回眸四川”主題活動讓同學們尋找那一段因抗震援建而結的緣份,促進川港兩地青年的交往、瞭解重建項目的情況,分享受益者的喜悅,進一步增進兩地民眾的情誼和緣份。
 

“感恩香港 回眸四川”,情灑巴蜀
——一位隨團香港老師的活動感言

“感恩香港 回眸四川”系列活動給赴川的香港同學和老師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其中一位香港老師這樣寫道:

 

“是次四川雅安服務學習團除了希望香港和內地學生能一同攜手進行義教及服務外,更期望學生能透過是次體驗能多認識貧困學童的生活,從而學習感恩的心並回饋社會。

 

為了更了解學童的家庭背景,我們學生分成6組,每組深入山區進行探訪。我探訪的家庭居住在山區較高的位置,從山下走上去也要個多小時。我們去了一位就讀初中一年級女生的家,她家裡十分簡陋,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在幽暗的牆上看到很多女孩的優異狀,也看到很多她小學時繪畫的畫。她個子很少,看上去只像八歲。她的爸爸告知在她四歲時患了一場大病,因此影響了發育。雖然身體不好,但她的好學態度讓她考獲全縣第二名的成績,她更有機會進入大學,將來成為出色的語文老師。

 

家訪的這次體驗讓我知道外界的援建資助確實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童,讓他們能得到機遇靠知識改變命運。另外,這些學童都經歷了兩次地震,對自然災害都誠惶誠恐。我相信在歡樂的笑容外,他們亦存有不安。我期望我們的到來能為他們帶來一點歡樂,給一個親切的擁抱,從而得到心靈上的關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