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8年2月

四川七所高校連袂乘“一帶一路”東風 赴港對接課程

  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有區位優勢、開放合作的先發優勢、專業化優勢以及文脈相傳的優勢。”近日,四川師範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四川長江職業學院等七所四川高校共21名教師組團赴香港對接7門香港高校課程,練兵香港,試水“一帶一路”。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董事長韓瑾表示,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有區位優勢、開放合作的先發優勢、專業化優勢以及文脈相傳的優勢等。在省教育廳的支持下,本著文化、語言相通和香港高等教育的優勢。韓瑾介紹,本次赴港對接課程,四川師範大學、四川旅遊學院、四川長江職業學院與英國新特蘭大學(香港分校)、香港明愛專上學院成功對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都工業學院、四川長江職業學院與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成功對接;成都體育學院、四川長江職業學院與港專學院成功對接。香港各院校的同學們在四川七所高校中將分別學習到不同的課程,感受到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本次四川七所高校課程對接團在港對接的7門課程,是香港資歷架構下需要經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的、面向香港學生開設的本、專科課程。”課程對接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旨在通過香港高校和四川高校合作共建課程,以四川+香港的授課模式,共用教育資源,相互學習,共同提升,使兩地學生受益,兩地高校教育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提升。
   

    “5天的香港高校參觀交流、共商課程建設,令四川高校的教師開闊眼界,收穫滿滿。”成都體育學院副教授楊冰、成都工業學院副教授趙立、四川旅遊學院副教授李應等紛紛表示,香港學生成建制、成規模在四川學習帶學分的課程,這讓四川高校走在了國內前列。回校後,將做好各種開課準備,既學習香港高校高標準的教學品質保障體系與先進的教學設計理念,又充分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科專業與一流的實訓條件,讓香港學生在川學有所成,並將成果融入教育教學之中,提升國際視野與水準。

百人“漢語普通話研習與文化”課程團即將起航

    在本會的的推動下,明愛專上學院與四川高等院校合作的“港標課程”(依據香港資歷架構、感召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要求而設計的課程,採用異地或兩地授課模式)已步入第三年。

    是次“漢語普通話研習與文化”課程一經推出,當天40個名額就已爆滿,在追加名額的基礎上,目前已經有100多為明愛專上學院的同學報名參加了此課程。其中包含了4月份在香港的課程及5月份在四川成都的課程。反響如此熱烈,基於兩地院校多年來的合作與不斷完善課程,加之前期參加過“漢語普通話研習與文化”、“中國金融服務簡介與交流”等港標課程的師生口口相傳。


    作為川港兩地教育課程的創新與探索,我會將繼續推進“港標課程”的發展,也歡迎更多的香港院校與機構參與進來,一同推進兩地“教與學”方面的創新與合作,惠及更多的師生。
 

發揮聯盟優勢,共謀課程開發

2018年1月31日,四川之友協會(香港)會長韓瑾先生同JF1801課程對接團參訪香港港專學院,交流討論2018年課程合作開發上的對接工作以及港專學院學生到四川實習的相關事宜。

    座談會上,港專學院副校長黃慧嫻女士首先代表港專學院對JF1801課程對接團成員的到訪表示熱烈的歡迎。隨後,她介紹了學院由工人夜校到專業進修學校的發展歷程、職業導向的辦學特色以及對外交流合作等情況,並表達出對雙方共建、共推課程的殷切希望。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常務副院長耿兵教授在會上介紹了JF1801課程對接團以及JF1801團的各位成員。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潘翔老師、成都體育學院楊冰副教授、徐鵬老師分別向港專學院介紹了3門擬面向港專學院學生在四川進行授課的課程:《運動創傷預防及康復》、《戶外避險與救援》、《運動管理及教練(中長跑)》。通過交流溝通,雙方初步確定了港專學院學生2018年到四川進行交流、課程學習、實習的相關事宜。

    座談結束後,JF1801課程對接團一行參觀了港專學院的各專業實訓室、圖書館、健身房等校園設施。其鮮明、獨到的辦學定位、全人培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團員的一致稱讚。

聽香港人擺龍門陣:學「港普」、搞創業、當義工,在四川的日子(二)

來源:四川發布

               追看“譚談交通” 香港小夥兒黎穎俊習得一口“港普”


    作為一名來川求學的學子,初來乍到,黎穎俊對四川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我跟香港朋友們都認為,四川話是最最動聽的聲音,四川菜是最有深度的美食。”黎穎俊說,四川話有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川菜當中根據辣的程度不同,也會有味覺上的不同層次碰觸。
    為了學習四川話,黎穎俊也蠻拼的,每天必看成都本土一檔寓教於樂的交通警示類節目“譚談交通”。“看這個真的很有趣,有時候不知不覺就看到深夜淩晨。”黎穎俊幽默地說,如今我不僅會英語、粵語、普通話、還會第四門語言“港普”。
    如今即將離開川大、去清華繼續深造的黎穎俊,還將在香港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公室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四川的美告訴給更多的香港人。”黎穎俊告訴我們。

 


 

                     “這就是我心中所想的那座城”——譚景林
    2014年9月譚景林初次來到成都,但他感覺到並不陌生,“因為在來之前我就查閱過很多資料,包括成都的發展和地理位置等等,當時就在腦海裡建立了一個‘成都’模型,來了以後發現,這就是我心中所想的那座城。”相比起剛來時的成都,譚景林說成都最大的變化就是城市交通,“我剛來的時候成都好像只有2條地鐵,現在已經有4條了,而且還有更多條地鐵正在修,對於我們出行真的方便很多。”而與香港對比,譚景林表示,成都的機遇更多,“生活節奏慢,很舒適,不像香港壓力非常大,而且香港的產業也比較單一,感覺就是金融和建築比較發達,成都的發展機遇將更多元化。”

bottom of page